时间:2016-08-17 作者:555edu.cn 来源:福建招生考试网 点击:0
再次,不欺负好人,也不能害怕坏人。欺负好人就是道德败坏了,但惧怕坏人而不敢于斗争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结论4:以道驭术,道的修养高于术的成长,但二者缺一不可。
四、分数重要还是品德重要?
虽然这个争论放在这里不合适,因为马蓉、宋喆根本就不能算是优秀的学生。王宝强也不能说有多高的分数。
然而,这个问题还是有必要谈谈。
首先,光有分数或者品德都不行。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不择手段,巧取豪夺肯定是不行的,唯分数论肯定为社会大众所不齿。那么做一个好人呢?“无才便是德”。这样更也不行,教育培养到最后,全部培养成一无是处、碌碌无为的好人,社会和国家也就不用发展了。
其次,分数和品德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一个有良好道德基础的学生,就能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然就能促进自我控制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成绩的进步。而成绩的进步,又让这个优秀的学生更能获得正确的价值观,从而道德水平会随着成绩的提升进一步提升。
再次,成绩优秀的人,道德败坏的可能性比成绩不优秀的人明显低得多。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一个优秀的大学生、硕士、博士做出了什么不道德的行为大肆批评。那仅仅是因为我们对有高学历的人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评价准则。实际上,成绩落后,没有接受教育的人,不道德的行为更多。
五、功利心与道德心双修。
中国目前处在经济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物质财富的积累依然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有了钱,有人就去炫富,每个家长在为孩子大学选专业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性格天赋,就看哪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好。
其实这样的阶段,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在发展中都有这样的阶段,等到绝大多数社会群体不再担心物质不丰富、社会保障不健全,通俗来讲,就是“衣食无忧”的时候。慢慢地精神世界就开始空虚起来,就开始需要尊重、成就、精神享受等方面的内容了。
每一个民族、国家的发展史,都是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掠夺史,美国人到处讲人权,可是美国发展起来不也是首先对印第安人无情地掠夺吗?
可是,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允许人们再这样不择手段、毫无规则地掠夺资源和财富了。
结论5:有功利心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也必须要有道德心。不能老想着偷奸耍滑、投机取巧。勤奋而聪明地干活,为大家创造价值、解决大家的问题。才是合理的成功之道。这也是我们的教育应该有的部分。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我本人都感觉文章有点过于空洞。说了一堆“道”层面的逻辑,很多家长可能更喜欢“术”层面的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