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1-02 作者:555edu.cn 来源: 点击:112
主持人:谢谢蔡金龙老师的分析。通过您的分析,我感觉得到,考生在今年的职位报考的过程当中呈现出一种理性的特征。我们的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是不是应该更加注意把这种理性的特征延续下去呢?针对今年行测大纲的一些变化,我们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复习计划应该如何制订?我希望您也能给我们的考生提供一些建议。
蔡金龙:好的。其实报名之后不可避免我们要谈到这样一个问题,考生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报考。当我们报完名之后马上迎来的是12月5号之后我们要参加考试。在这样一个时间之内,40天到50天之内,我们其实要完成两科的复习。主持人问到了,关于行测,我们如何把它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制订这样的复习计划。针对行测而言,行测其实有一个比较典型的特点,我们要先从行测的特点来分析。行测从整体而言,行测属于客观性的试题,什么叫客观性的试题呢?就是ABCD答案中能给出一个答案。这个其实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行测在最底层,它其实有几个特点。这几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大家复习。
这个行测有什么特点?第一个特点,行测属于一种压力型的测试,在行测的考题,140道题,120分钟,平均每一道题51.43秒的时间,除去答题卡,每个人只有48、49秒的时间做一道题,这个时间是非常短的。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要求你做答是对行测,对大家最大的要求。所以速度是行测中的核心。
速度是行测的核心,每年我们在考完试之后,问考生的第一个问题,每年其实都会挂出所有的关于考生对于考试感觉的这样一个调查。在调查的过程当中总有一项是问考生是否能够做完这道题,对于能否做完题目是大家在整个考试过程当中,行测过程当中一直是萦绕自己的。
所以在备考公务员考试过程当中,其实是围绕着速度展开,具体怎么样围绕着速度展开,在整个公务员备考过程当中,你要系统的去观察各个部分,第一要成系统,第二,要学习一些可操作的技巧。我在这里不单单提到的是技巧,我在这里提到的是可操作的技巧。这些所有的技巧,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你完全可以答。我在这里给所有考生朋友们提的建议是,第一要成系统,第二要可操作。如何成系统呢?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在整个公务员考试过程当中,大家会发现,我们总共有5科,其实我们5科再往下划分,总共有10个部分。这10个部分是什么?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我们有片断阅读和选词填空,从今年有可能会增加语句表达。还有逻辑,还有图形推理,演绎推理,逻辑判断和定义判断。还有我们整个数学有三部分,数字推理,数学运算和资料分析。总共加起来十个模块的内容。这十个模块的内容各成体系,每个模块在脑子里要构建一个清晰的逻辑结构。要把这个模块中的所有题型在脑子里不重不漏的排列,只有这样你才能系统认识整个行测的知识。
第一我要求的是成系统,不管哪一块你都要成系统,你比如说你在图形的学习过程当中,图形无外乎两类,一类是在平面中的,走规律,一类是立体,平面中的,无外乎有三个,数量、为止、样式都想清楚就行了。比如说大家思考清楚了,我,蔡老师长什么样,几个蔡老师坐在这里,分别坐在什么为止。只要这个想清楚了,图形就想清楚了。比如说你在学一些法律的时候,你比如说在学习《婚姻法》的时候,你只要学会,什么是结婚,什么是离婚,什么能结,什么能离,什么能离,什么不能离,什么能分,什么不能分。比如说在学言语的时候,你只要在言语理解的时候,你知道对于一个言语的理解分为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字面是什么意思,字外表达是什么。我到你们家一坐,我说最近手头有一紧,字面的意思是蔡金龙老师很穷,字面外的意思是我需要借钱。你知道原来一个语言具有这样的两种功能,你在学习削弱的时候最强的有三种削弱。你在学习定义的时候,你知道定义原来主课题的一个方式是最重要的,你在每一块学习的时候,你掌握好每一块学习的系统这是第一重要的。原因是只要成系统了,就避免了盲目。
很多考生天天在复习,我看到很多很苦的考生,天天在复习,可能在半年前,一年前就开始复习。天天在复习,但是天天复习,天天还是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他好像很茫然,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迎面跑过来一堆动物,他心里很慌。但是如果你对某一块知识成系统的去认识的话,你就会发现,原来迎面跑过来一堆动物,但仔细一看,不是鸡就是鸭,这是两种情况,那你还会慌吗?你显然不会慌了,这叫成系统。
第二个叫做什么?叫做可操作的技巧。在备考的时候要掌握一些可操作的技巧。在每一个模块你分别要掌握不同的可操作的部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很多考生朋友们会说了,我学过很多技巧,但是为什么考试的时候用不上。每一个考生朋友们都会提到这个问题。学了很多技巧,在考试的时候用不上。原因是所学的技巧和方法不具有可操作性,你比如说,以前的艺术家师傅带徒弟的时候要考悟性。我们在讲解的时候要考语感。这些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它并不是可操作性的技巧。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要教你用排除法,它只是一种思想。你说怎么排除,其实教你排除的准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教了你排除的准则,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它才叫可操作的技巧。单单告诉你排除法。这道题能用吗?这道题能用吗?这道题能用它怎么用,可操作的层面要深挖。要深挖到可操作层面。对于这一段时间行测的报考,提这么几个建议。从时间上而言,还有几十天,建议大家或五阶段,或三阶段,但是必经要有这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分模块进行学习。我今天一上午加强,我今天一下午削弱,明天一上午就是牛吃草问题,明天下午就是言语的片断阅读。分模块学习能让你知道哪块强,哪块弱,哪块需要补充,哪块需要向人学习。
第二个阶段绝对不能丢,叫做实战模考阶段,学习和考试是两个阶段,会学习,懂做题并不等于会考试。因为你无法规避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叫做懂取舍,什么题,如果没有什么就可以不做了,他要在实战中练习。第二调顺序,什么题先做,什么题后做,你要在实战中练习。每一个考生朋友们一定要在考前提出相应的时间,实战模考。考一考试才有感觉,题都会做了,并不一定代表着考试就能考好。这个阶段不能跨,第三个阶段不能跨的是,我们在考试的过程当中,尤其是考前,五天到七天的时间之内,我们不能忘记对考试进行浓缩。这个好比我们在练无招胜有招的阶段,如果你能把公务员的知识集中在一张纸上,当考前的时候,你说我什么都记不住了,我对公考的技巧,所有的技巧已经浓缩在一张纸上了,那么你对公务员考试学会了。不仅公务员考试,其他所有的考试都是。当考前你能浓缩,那你其实就学会了。不管你怎么复习,贼三个模块的复习你是绕不过的。
其他对于各个模块而言,粗略提一下,比如说对于判断推理或者是数量,我们其实应该长线复习。逻辑判断还有数量关系我们应该长线复习。对于常识,它因为有自身的特点,我们利用边角、余角的时间。我花一大段的时间,一天两天三天全背常识,不太现实。数字推理、图形推理和类比推理,我们现在赶紧复习。趁热打铁,考试之前再复习一下。中间就不用复习了,因为图形特点你学会了永远不会忘。
片断阅读,我们建议临近考试的时候进行复习。比如说考生的基础偏弱的,一定不能忽视资料分析,因为资料分析是你付出总有回报。你只要不断练习,一定能够提高的。刚才说了这么几个学科,也希望刚才说的一些总分针能对大家整个行测备考能够有一些帮助。
发表评论